首页 | 注册 | 登录 今天是: 2024-12-23 星期一
首页 > 找资讯 > 资讯详情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逐“绿”前行 向“新”竞发

2024-10-1  来源:南宁日报

广西—东盟经开区蓬勃发展。


▲广西六点半豆制品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生产线。


▲南宁贝联特种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依托广西—东盟经开区区位优势开拓东盟市场。图为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


▲广西徐沃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产品热销海内外。图为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调试机器。


▲东盟李宁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

企业工厂火热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车间高效运转;一批又一批电子元器件、高端装备运往东盟国家;循环化改造项目将“节能降碳”贯穿于产业发展、企业生产全过程……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呈现逐“绿”前行、向“新”竞发的发展景象。
  近年来,广西—东盟经开区凭借区位优势,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坚持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体育健康、生物医药等产业带,基本形成了主导产业特色鲜明、新兴产业健康成长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持续增加,食品加工产业产值占比逐年攀升,成为广西最具发展潜力的开发区之一。
  当前,一座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试验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教、产、学、研融合发展样板区,绿色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正在加速形成。

推动企业技改 加快产业升级  自动消毒检查、自动灌装成瓶、自动封箱码垛,原本需要近百人开工的豆奶生产线,如今实现了全自动化运行,产能甚至还提升了50%。而在车间之上,光伏发电板布满屋顶,其产生的电能为车间生产用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广西六点半豆制品有限公司深入推进豆奶生产线智能化制造,大力推动生产车间豆奶制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在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个每分钟检测600个瓶子的全自动视觉验瓶机,极大缩短了检验时间,为整个生产流程提速开了好头。”站在生产线的最前端,六点半公司副总经理、制造中心总经理廖作福告诉记者,过去即使投入大量人力,豆奶日产能想要达到300吨也非常困难;现在,通过自动化改造,一天就能轻松完成500吨以上的产能,“产能的提升,为我们进一步拓展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六点半公司投入800多万元资金用于生产线自动化升级,还分别投入600万元、40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和污水循环利用项目。其中,装机容量1600千瓦的光伏发电板每天最高发电9500度,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近百万元的用电成本。
  六点半公司是广西—东盟经开区推动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开发区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构建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等智慧化生产设施,实现智能化转型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食品企业向绿色制造、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转型,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集中供热、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集中处理等工程项目成为新亮点。
  以“变废为宝”为路径,开发区坚持废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百威啤酒中水回用项目,构建以粤玻公司为代表的“废旧玻璃-玻璃制品”等7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净”和近“零”排放。
  以食品企业为重点,“十四五”以来,开发区滚动实施企业技改项目49个;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60家、较“十三五”期末(39家)增长3倍。
  目前,广西—东盟经开区在绿色、智能及数字化制造领域表现突出,拥有2个国家级和3个自治区级绿色工厂、7个广西智能工厂及4个广西数字化车间,保有量均占南宁市较高比重。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酒类、饮料、肉类加工、调味品、奶制品、休闲食品等细分行业。2015年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20年列为工信部第五批绿色工业园区。
  近年来,随着东盟弗迪电池项目落地,开发区积极谋划一批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储备项目,配合新能源汽车整车打造全产业链,推动新能源汽车上游、中游产业集聚,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实现“赛道转换”。今年1—8月,新能源产业产值占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3%。

搭建“出海”平台 助企开拓市场
  在南宁贝联特种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批批电子产品精密模具配件走下生产线,销往全球各地。
  “公司生产的精密元器件为世界多家一流公司服务超过50年,公司主要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以及专业生产的成套产品,主要的合作客户是摩托罗拉、松下、思科等知名企业。”公司总经理黄大文告诉记者,贝联公司是一家从事精密冲压、注塑、组装生产、销售和服务的美资投资企业,公司长期专注并深耕无线通讯产业结构件环节精密金属及塑料产品,在美国、墨西哥、越南及中国的上海和南宁分别布局有工厂。其中,南宁工厂的大部分产品直接出口欧美及东南亚超20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区位优势开拓东盟市场,这是许多企业选择落户广西—东盟经开区的原因之一。为推动辖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广西—东盟经开区在借力借势、强化合作上下功夫,主动融入南宁市构建“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找准发展赛道,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加快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
  依托现有食品加工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广西—东盟经开区拓展深化国际合作领域,吸引泰国等东盟国家产业、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园区集聚,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积极推动创跃、泰联等企业扩大对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大力引进泰国天丝集团(红牛饮料)等一批重点外资项目,园区开放经济活力持续迸发。2020年至今,开发区直接利用外资金额25440万美元,其中泰国外资企业实到外资占园区实际利用外资比重23%。
  今年,广西—东盟经开区建设的中泰(广西—东盟经开区)食品加工国际合作产业园成功入选自治区商务厅公布的第一批广西国际合作园区创建名单,对外开放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目前,开发区正积极与东南亚国家企业开展对接洽谈,争取更多东盟国家外资项目落地,持续壮大中泰(广西—东盟经开区)食品加工国际合作产业园规模。未来,产业园将依托广西—东盟经开区“一带四区”以及泰国天丝集团(红牛饮料)等龙头企业落地基础,聚焦食品加工产业,推动产业链纵横延伸、开辟新的核心承载项目,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基地、中泰交往与开放创新重要窗口。

培育投资沃土 激活发展动能
  近日,广西徐沃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正生产一批自动伐木机,这批器械根据老挝企业需求研发与生产,将应用于老挝的木材加工市场。“这样的自动伐木机每台造价约50万元,每5天就能生产1台,从产能和价格来说,在东南亚市场相当具有竞争力。”公司总经理班华电说。
  徐沃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林业工程机械属具的企业,2014年落户开发区之时,还只是一家代理销售公司。历经10年的发展,徐沃公司从代理销售走向自主研发,现已拥有超百项专利。它的创业故事也成为广西—东盟经开区精心呵护企业茁壮成长的生动注脚。
  “开发区对中小企业格外关心,在用地、政府扶持、政策宣导等方面都给予快速高效的帮助,为我们解决生产经营困难,让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班华电介绍,开发区持续加大对企业的创新支持力度,通过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企业激发创新动力提供了充足保障。
  如今,徐沃公司的产品热销海内外,公司1—7月总销售额达8700万元。
  企业引进来,留得住、能发展才是硬道理。近年来,广西—东盟经开区深耕园区营商环境发展,组建了6支由党政领导带队的企业服务队,深入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围绕要素保障、降本增效、市场开拓、科技赋能、政策落实等重点难点,聚焦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推动实体经济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
  一系列惠企措施的创新、落地,展现了开发区用心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决心。目前,开发区已集聚百威啤酒、双汇、海天、中粮、比亚迪、泰国天丝集团(红牛饮料)、李宁、伊利等知名企业,形成“企业成群、产业成链、链群融合”的集聚发展格局。2021年以来,开发区GDP增速连续3年排名南宁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第一。
  未来,广西—东盟经开区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从政策招商向资源招商、资本招商转变,以改革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