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佘鸿雁
11月6日至7日,绿城南宁迎来一场高规格的思想盛会、学术盛宴。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民族工作者齐聚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共同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路径,碰撞思想、凝聚共识,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发挥好智库力量
这是一场“干货满满”的论坛——3位专家主旨发言、7位专家主题演讲,40多位专家学者在分论坛中交流发言,探讨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举措。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交流成果显著,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类学学会名誉会长郝时远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建立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基础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过程,要强调团结和进步,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大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这次论坛规格高、站位高、主题鲜明。”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覃娟认为:“来自全国各地专家观点在此交流、碰撞,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和启发。作为智库,我们下一步会更加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体系,创新研究方法,贡献更多研究力量。”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是我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应有之义。今年年初,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会成立,聘请了43位区内外专家学者担任理事。研究会推动智库建设,加强我区10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其中1家已连续两次入选国家四部委研究基地,1家入选国家民委研究基地。
让宣传教育润物无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如何做到有形有感有效?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做好宣传教育?这也是与会专家的关注点。
“八宝茶里有红枣、核桃仁、桂圆肉、枸杞、芝麻、菊花、豆干、冰糖等,产自我国天南地北,是不同区域、不同民族辛勤劳动的成果,所以看到这杯茶就像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在主旨发言中,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副院长严庆用了“八宝茶”举例说明小小一杯茶,背后是大文化、大市场、大情怀。
他表示,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宣讲时,要讲得好、讲得透、讲得实,善于发现挖掘老百姓身边的案例,善于转化文件语言,要从顶层话语转向生活感知话语,从想象理解话语转向具象表达话语。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也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抓手。”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海路表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通过以知筑基、以情润心、以事励志、以范导行,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凝聚民族情感认同,树立统一价值信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吉伟认为,学校思政课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教学的各环节,针对不同学生的成长规律,分阶段、有侧重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我们学校有53个民族的学生,大家在一个校园里生活,同过一个节,同上一门课,大家一起学习,取长补短,充分体现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特点,他们已成为民族团结工作的促进者和宣传者。”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卞成林说。
书写好广西篇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灵渠价值研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荣誉授予工作的“广西样本”研究》……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探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方面走在前、做表率,因此,广西实践也是与会专家重点研究方向。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深入南宁市蟠龙社区、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地考察调研,实地感受广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鲜活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表示,近年来,广西推动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从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制定、社会环境建设以及具体实践等各方面,都做到了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并且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书写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有效解决边疆民族地区问题的广西篇章。
“同为边疆民族地区,广西、内蒙古有很多共同点。”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娜仁其木格表示:“我们可以在示范区建设道路上发挥优势,加强沟通交流,比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打造边疆文化品牌等方面展开更多课题研究交流合作。”
自治区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处长彭海锋表示:“我们将着力做好论坛成果的转化工作,认真整理、消化吸收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转化应用到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中,有形有感有效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