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录 今天是: 2025-04-20 星期日
首页 > 找资讯 > 资讯详情
广西—东盟经开区: 产业加速提档升级 活力园区奔腾向前

2022-10-22  来源:南宁日报

广西—东盟经开区焕发蓬勃生机和活力。 本报记者叶子榕 摄


广西—东盟经开区企业工厂火热运转。图为百威(南宁)啤酒工厂。 本报记者黄红锦 摄


工作人员在广西徐沃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全液压移动破碎筛分设备生产线指导工作。


南宁贝联特种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人生产忙。


在武帽农场大棚甜瓜种植基地,果农将瓜果装箱,销往各地。


广西南宁中健包装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厂房内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黄红锦 摄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在坚实的步履中,广西—东盟经开区走过奋进的10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东盟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部署要求,围绕产业发展、项目为王、园区建设,着力招商引资、服务企业、改善民生,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如今,走进广西—东盟经开区,处处是一派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景象:企业工厂火热运转,园区环境优美如画,居民生活欢乐和谐……十年踔厉奋发,这个曾经的华侨农场,一路转型,一路凯歌,跨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崛起成为以工业产业为支撑,商贾云集、交通便利、宜商宜住的生态宜居之城,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位于南宁北重点核心发展区域的广西—东盟经开区,有着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产业集聚、人才汇聚等优势,具有浓郁的华侨异域风情,是正在崛起的南宁北产城高度融合发展新区域。

近年来,广西—东盟经开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抓项目、抓企业、抓投资、抓服务不放松,持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不断夯实稳增长基础,大力推动园区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开发区管委会领导以身作则,亲自带队招商,分别领衔16个产业链招商工作队,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链项目建设。仅今年以来便引进了投资80亿元的比亚迪项目、投资8亿元的泰国红牛饮料项目、投资5亿元的澳门汇胜环保包装项目、注册资本金2.5亿元的李宁童装全国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引进总部企业37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今年上半年,开发区GDP同比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5%、6.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9.9%。今年1—9月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

提升招商实效。开发区成立专业化招商公司,实施企业化的灵活管理方式,先后出台投资促进激励办法、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等政策,推进招商公司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商引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经验和思路。

优化营商环境。开发区积极推行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和小型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极简办;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上门办”、现场联审“一线办”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举措,试行“24小时审批快办”服务改革、节假日无差别审批服务,积极打造政务服务“智慧大厅”,着力压缩审批流程时限,实现审批时限“极限化”。

产业发展步履铿锵

广西—东盟经开区始终坚持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下功夫,以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在优化服务、推动创新、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基本形成了主导产业特色鲜明、新兴产业健康成长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西—东盟经开区逐步形成了绿色食品、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格局,聚集了百威、中粮、双汇、嘉吉、比亚迪等世界500强企业,内蒙古伊利、台湾统一、海天调味品等中国500强企业,以及李宁公司、桃李面包等知名品牌企业。

食品特色不断凸显。目前开发区已形成肉制品加工、调味品、酒水饮料、休闲食品等食品产业细分领域,并不断丰富;健康食品产业链发展体系初步建立,多家企业形成订单式配套,配套优势显现。今年1—8月,广西—东盟经开区规上食品加工及其配套企业48家,完成产值50.9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1.4%。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开发区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为企业持续激发创新动力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已达92家,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21个,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9项;有效发明专利165件;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自治区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与创新链方面,累计打造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4个,认定食品高新技术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3家,广西数字化车间1家;成功打造中国第一条沃柑果汁自动化生产线。

“换道超车”动能集聚。当前,开发区正瞄准产业发展“新赛道”,以比亚迪新能源电池项目落地为契机,紧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配套项目引进,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切实发挥全市强工业主战场、主阵地作用。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产业发展与民生福祉密不可分。在推进开发区宜居宜业方面,作为产业集聚地的广西—东盟经开区在注重规划与建设的同时,将产业发展与生活品质、经济增长与人文因素同步谋划,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打造现代化产城融合开发区。

旧城改造统筹推进。开发区以棚户区改造统筹城乡新发展,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棚户区改造安置地点的学校、医院、消防特勤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城市功能的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开发区加快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和城市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园区环境,强化开发区的绿化建设、城市保洁、环境卫生整治、道路硬化、交通管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兼顾产业发展和城市配套,走“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从而助推生态产城多方融合。

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开发区紧紧围绕“美丽里建”、改厨改厕、基础便民、环境秀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活动,积极提升改善农场人居环境,截至目前,37个村队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覆盖公共照明,完成7个农业单位的道路和巷道通行水平提升,各农场之间道路实现100%硬化,所有场队道路实现100%硬化。

教育园区扎实推进。作为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教育项目承接地,开发区对签约学校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并通过“一站式”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全力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做好项目征地工作,推进水、电、路、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进驻院校建设。目前,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已有11所院校入驻,其中已有6所院校招生办学,全面办学后,将汇聚约15万高校师生,实现高校教育与园区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胡光磊 通讯员潘志安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广西—东盟经开区提供



经开区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