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注册 | 登录 今天是: 2025-04-20 星期日
首页 > 找资讯 > 资讯详情
广西-东盟经开区:产业开花结硕果,扬鞭奋蹄新征程

2022-11-3  来源: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十年踔厉奋发,十载春华秋实。2012年—2022年,广西—东盟经开区砥砺前行,追随城市发展的脉搏,刻画出一道道非凡印记。广西—东盟经开区城市建设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造就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南宁北产城高度融合发展新星。在该开发区,产业树遍地开花,硕果累累;教育配套做优做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交通路网便捷通畅,人居环境舒心舒适,居家出行皆顺心。

广西—东盟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以及南宁市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招商引资马不停蹄,用心用情服务企业,掀起项目建设高潮,主动作为在产城融合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10年来,经开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加速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正加快转变为产城融合新区,一个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正在逐步崛起。


广西—东盟经开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繁华景象(广西—东盟经开区供图)

产业结果 处处焕生机

胶印、裱纸、覆膜……近日,位于广西—东盟经开区的广西南宁中健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健包装),工人正忙碌操作机器,生产下线的电子产品外包装纸箱打包后将被运到越南工厂,在当地进行组装后就能送至客户手上。

中健包装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包装制造企业。2020年,中健包装通过购地新建的3万多平方米新工厂投入使用。“这10年,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经开区这片热土的肥沃,这里食品、医药(企业)众多,包装需求量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中健包装总经理谢森芳坦言,在广西—东盟经开区10年,亲眼见证了该经开区蝶变,希望能够借助经开区产业集聚、政策优惠等优势拓展更多业务。

在广西—东盟经开区,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建成投产。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开足马力的机器铆足劲生产,这片热土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广西—东盟经开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商引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经验和思路,为推动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增添了蓬勃动力。党政领导带队“叩门招商”,对接拜访了比亚迪、红牛饮料、达利食品等60多家目标企业,引进了投资80亿元的比亚迪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今年以来累计签约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

在这里,逐步形成了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格局,聚集了百威、中粮、双汇、嘉吉、比亚迪、伊利、海天调味品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以及李宁公司、桃李面包等知名品牌企业。这10年,广西—东盟经开区栉风沐雨铸辉煌,辛勤栽培产业树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广西珠江啤酒有限公司啤酒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广西—东盟经开区供图)

服务企业 贴心又暖心

“每次遇到问题,各职能部门都能第一时间帮忙协调解决,驻点的工业振兴特派员更是能够做到有求必应。”百威中国西南区域企业事务总监余逊龙表示,大到推动产业链企业之间融通,小到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广西—东盟经开区面对企业问题事事有回应,事事有着落。百威(南宁)工厂在相关部门的悉心服务下,产能节节攀升,成为经开区亮眼的食品龙头企业之一,税收贡献率逐年增大。

截至9月底,广西—东盟经开区共有市场主体955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2021年实现亿元以上产值企业37家。一个个数据,饱含着广西—东盟经开区铆足干劲、奋力冲刺,抓项目促发展的澎湃热情。“正是因为经开区管委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审批改革,想企业所想,助企业纾困,企业才能在此发展得舒心、安心。”余逊龙表示,在经开区帮助下,他们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正如余逊龙所述,好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该经开区当好“服务员”“店小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培育发展沃土,引来众多企业驻扎。

从党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到广西—东盟经开区一系列部署、举措的实施,园区上下形成了合力攻坚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该经开区不仅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精准发力,还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精简瘦身”审批流程。“上门办”、现场联审“一线办”等审批服务举措落地,试行“24小时审批快办”服务改革、节假日无差别审批服务等。此外,该经开区还加大惠企扶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广西—东盟经开工业产业蓬勃发展(广西—东盟经开区供图)

改善人居 宜居又宜业

在华侨城社区服务中心,运动馆、图书室、展览馆等一应俱全,各类社区服务应有尽有。从咨询办理各种手续,到读书开会、运动休闲、归侨历史展览……健全的设施让居民生活更便利、更安心。

据了解,广西—东盟经开区自2011年开展农场综合改革工作至今,搬迁农场职工2659户,安置住房3910套。该经开区依托科学发展产业、产城共融互生,初步实现了“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目标。

产业发展与民生福祉密不可分。近年来,作为产业集聚地的广西—东盟经开区注重规划建设的同时,也在绘就一幅宜居宜业之城画卷。该经开区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打造现代化产城融合经开区。经开区在不断加大市政道路建设投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城区道路“白改黑”改造提升工程,共计划建设11条道路白改黑,项目总长度25公里,总投资3.5亿元,交通路网愈发完善:南宁北站位于经开区与武鸣区交界处,是南宁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2023年通车,正在打造经开区至市区“半小时”生活圈,“洼地”价值日益凸显。

如今,随着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的落户,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宁理工学院、广西机电工程学院等11所院校入驻,其中已有6所院校招生办学。广西—东盟经开区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周边配套设施不断配齐,着力打造成产学研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南宁新的教育集聚区。全面办学后,该经开区将会聚约15万高校师生,实现高校教育与园区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当前是抢抓发展机遇、再塑发展新优势的窗口期,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更是补短板强弱项的攻坚期。下一步,广西—东盟经开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高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广西—东盟经开区武帽农场大棚甜瓜种植基地内果农正在装箱(广西—东盟经开区供图)


那油水库秀丽风光(广西—东盟经开区供图)


经开区招聘